近日,家住員村的劉小姐非常高興,她只需花2元坐上天河推行的便民服務車(擺渡車),便可以不用再從地鐵站步行回家,或者花7元坐上非法營運的摩托車。記者獲悉,天河區多個街道辦採購了一批綠色環保、方便靈活的電瓶車,這種便民服務車較好地解決了居民與公交、地鐵“最後一公里”的接駁問題。天河區委書記石奇珠連連稱贊,說“這是好事,是創新,五類車一直困擾我們,可以開現場會,推廣一下。”
  現狀 地鐵口五類車猖獗
  天河區人大代表、天河交警大隊大隊長吳少鵬在天河人代會討論現場稱,廣州“五類車”屢禁不止,政府部門應該轉變整治思路,通過“疏堵建管結合,綜合治理,標本兼治”方式綜合治理“五類車”。
  他提出了建立便民服務車來解決這個問題。吳少鵬說,春節前市委書記萬慶良來調研時,發現天河員村地區路況確實欠佳,有人大代表也反映堵車厲害,甚至有時堵車長達兩小時。員村地鐵站口每日人流量2萬至3萬人,周邊居民區的出行需求沒有滿足。加上規劃路網的滯後,公共交通的“最後一公里”問題未能有效解決,新開通的短途公交線路經常需要等很長時間才有一班車,同時還有早晚運行時間的限制,與“五類車”的“全天候服務”形成巨大反差,這導致五類車猖獗。
  吳少鵬說,這些違規摩托車造成的交通事故多發,有損城市形象,天河交警整治五類車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,他們的民警也受到很多傷害,有人身攻擊也有辱罵,但靠堵是堵不住的。
  吳少鵬建議政府購買便民服務車,這也是從前的村巴電瓶車,此類公交將公交樞紐和村居形成良好的短途接駁,由街道進行管理。目前從試點實施的情況來看,便民車較大程度滿足了群眾出行需求。
  吳少鵬表示,員村已經開始試點,買了4臺電瓶車,車陂街道打算買8臺車。“只要買保險、車符合要求、有駕駛證,就可以行駛。地鐵口出行需求很大,摩托車起步都是5-10元,但便民電瓶車更安全,還只需2元。而且電瓶車只要三四萬元一臺,能較好地解決群眾出行需求。”
  吳少鵬還反映員村二橫路人行道建設,一直沒有改造,近來交通事故比較多,擁堵情況很嚴重,那裡缺乏人行道(雙行道)。而且上面有很多公交車往來,從二橫路出來有2萬至3萬人,他們全部涌到機動車道,人流車流特別密集。他呼籲政府加大投資,如果解決不了二橫路的擴建問題,還是要儘快建些人行道。
  體驗 員村試水電瓶車供不應求
  記者瞭解到,劉小姐所住的小區到最近的地鐵五號線員村地鐵站有1.2公里左右,到五號線科韻路地鐵站更遠一些,有1.6公里左右。這段“長不長短不短”的距離,走起來需要近半個小時,這在酷熱的夏季、嚴寒的冬季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兒。陳小姐所住的小區位於員村,根本就沒有公交車直達,她每天出門辦事要麼走路,要麼就幫襯非法營運的電單車和摩托車。而今有了便民車,不到5分鐘她就到了員村地鐵站。
  同樣家住員村的陳小姐則比劉小姐幸運不少,她所在的小區在員村二橫路上,她從員村地鐵站B出口出來以後,就能夠在程介西公交站上等直達小區門口的公交車。“大概有1公里遠,有2個公交站,但是只有44路一班車,但早晚高峰時公交車上人滿為患,非高峰期間公交又久等不來,以前我的日子也不好過。”
  記者在員村二橫路上見到正在試點使用的兩輛員村“便民車”。嶄新的電瓶車約可坐12個人,收費每人每次兩元,上下班時間供不應求,中午時分每輛車上都有超過6名乘客,頗受歡迎。據瞭解,便民車主要為短線服務,從員村周邊接載居民,途經多個公交車站,最終目的地為地鐵站。
  得到市民一致好評的便民車是由天河區員村街道辦事處主導推出的,由街道辦負責車輛運營管理的項目。員村街道辦相關人員介紹,有好的評價說除了方便居民出行,還要有技術和制度上的保證。比如,保證電瓶車司機每天8小時工作制,不出現疲勞駕駛。
  “目前的便民服務車還是太少了,輻射的範圍只有員村周邊,但是天府路周邊的天河公園片區居民沒有受惠。”家住新世界東逸花園的陳先生對此頗為無奈,據他介紹,他也是乘坐地鐵上下班,但是他現在仍然只能夠乘坐非法摩托車。
  陳先生說,由於上下班高峰連的士都難打,搞得這些非法營運者非常緊俏,上車都是開價“10元起步”。便民服務車開通以後,雖然壓縮了非法營運的生存空間,但是多數人仍然只能夠幫襯他們的生意。
  昨日,記者走訪發現,這些違禁出沒的摩托車常常不遵守交通規則,闖紅燈、逆行、超載、跨道行駛現象嚴重。在員村地鐵口出口,仍然有搭客電動車、“摩的”甚至是電動三輪車的身影。這些違規上路搭客的車通常一字排開,一有乘客從地鐵站出來,搭客仔們就像有人喊口令似的,統一伸出了手向乘客招攬。一輛摩的攬上一個客離開後,其他車就上前補位,繼續攬客。
  在上下班的晚高峰時,往往有好幾輛公交車同時出入程介村西站點,原本員村二橫路就非常擁堵。此時,客車、轎車往往寸步難行,但電動車、摩托車、電動三輪車卻“暢通無阻”。他們在擁堵的車流中左右穿插,在路中間人行道上違禁掉頭,闖紅燈逆向行車。
  建議 擴大便民服務車的輻射範圍
  金卡律師事務所律師張興斌稱,要擺脫這種局面,需要儘快從立法上給便民服務車身份“正名”。同時需要地方政府在其他“補充交通工具”上協調和投入,從而解決居民小區與公交、地鐵“最後一公里”的接駁問題。
  天河交警大隊大隊長吳少鵬則建議推廣員村街的經驗,擴大便民服務車的輻射範圍,增加便民服務車的數量,盡可能多地讓政府參與進來,購買這種安全環保的電瓶擺渡車。
  天河區委書記天河區人大主任石奇珠對吳少鵬的建議表示贊同,他稱“可以搞一個試點出來”,當得知天河員村等街道已經開始試點,之前準備了很長時間,目前已經平穩運行了一個多星期時,石奇珠說“這個好啊,找時間要過去好好調研一下”。他還詢問哪幾個街道是問題比較突出的,可以探討試點,政府協調一下,這是好事,是創新,五類車一直困擾我們,“可以開現場會,推廣一下。”
  石奇珠還回應稱,員村二橫路的擴建涉及到拆遷徵地的問題,暫時在做準備工作,還沒有那麼塊。
  南方日報記者 成希
  實習生 魏婷 聶伊禾牟  (原標題:便民電瓶車 接駁“最後一公里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u77uubzz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